課程推薦

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

寵物新聞

快看食人魚瞬間「秒殺肉塊」 河面如滾水白色浪花不斷 2015-03-21 16:16 ▲紅色肉塊下水後,平靜的水面瞬間浪花四起。(圖/翻攝自Joao Antonio Cruz Junior的YouTube) 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 食人魚(Piranha)最被熟知的就是擁有鋒利的牙齒,不少電影也

快看食人魚瞬間「秒殺肉塊」 河面如滾水白色浪花不斷
2015-03-21 16:16

▲紅色肉塊下水後,平靜的水面瞬間浪花四起。(圖/翻攝自Joao Antonio Cruz Junior的YouTube)

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

食人魚(Piranha)最被熟知的就是擁有鋒利的牙齒,不少電影也以此特色為題材拍攝。知名影音網站YouTube上,近日就有一部關於食人魚的影片受到關注,有民眾在巴西的一條河邊丟下大大的紅色肉塊,原本平靜的水面,瞬間水花四濺,肉塊不到10秒就在河裡消失

這段畫面相當驚人,不到10天就有超過600萬人點閱,除了一開始的大塊肉塊外,之後又陸續丟下約4小塊紅肉,這一大群食人魚更快速將肉解決。還沒結束,民眾又再丟下另一塊超大塊紅肉,畫面中兩艘小船間,原本黃色的混濁水面,瞬間湧出超多擺動的食人魚,水面也變得白花花,就像是湧上岸一樣。

根據影片名稱了解是在巴西拍攝的,也有網友猜測,是在里約熱內盧(Rio de Janeiro)拍的,但是在哪條河所拍攝就不得而知了。網友不僅對影片感到驚訝,還有人開玩笑說,「或許我可以去那裏游泳減肥?」也有人搞笑指出,「人家美國是在公園丟麵包餵鴨子,巴西竟然是丟肉為食人魚!」

▼影片取自Joao Antonio Cruz Junior的YouTube,如遭刪除請見諒。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浪犬亞瑟橫跨亞馬遜雨林 經4個月檢疫終成「瑞典狗」
2015-03-21 11:58

▲▼橫跨亞馬遜雨林的流浪犬亞瑟,4個月隔離檢疫後,終於可以正式投入家人懷抱。(圖/翻攝自Peak Performance官網/下同)

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

還記得那隻橫跨亞馬遜雨林的流浪犬亞瑟(Arthur)嗎?牠與一組瑞典探險隊在2014年11月一同完成這項艱鉅挑戰,當時團員林德諾(Mikael Lindnord )決定向瑞典提出收養申請,也成功獲准。經過4個月的隔離檢疫,現在亞瑟正式成為「瑞典狗」,與林德諾一家成為家人

亞瑟與林德諾是在亞馬遜雨林挑戰中相遇,因為一顆肉丸結緣,之後亞瑟似乎認定對方,要相伴相隨;但林德諾因挑戰路線相當困難,擔心狗的體力無法負荷,曾經嘗試趕走牠,但毅力驚人的亞瑟在遇見他們後,跟著完成整段430英里(約692公里)旅程中,最後的60英里(約97公里),團隊最終也獲得冠軍

任務完成後,林德諾向瑞典當局提出申請,經過數周的等待後,終於獲准,當時他曾表示,「收到通知時,我差點在電腦前哭了,感覺自己不但贏得了冠軍,還獲得了最棒的家人。」

瑞典相關單位獲准後,林德諾將亞瑟帶回國後,但由於規定必須隔離檢疫完成才可正式回家;於是,林德諾一家人終於在經過4個月的漫長等待後,得到將亞瑟帶回家的資格,讓這段美麗的緣分可以有個完美的結果,也讓原本是流浪犬的亞瑟展開一段嶄新的生活。

►►►流浪犬亞瑟與瑞典探險隊的探險故事請點我。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菱形體盤M字頭型超吸睛 海生館叉頭燕魟有喜
2015-03-21 11:33

▲已(未)懷孕之叉頭燕魟,體型差異比較。(圖/屏東海生館)

地方中心/屏東報導

屏東海生館大洋池內數十隻的魟魚成群結隊的恣意悠游,以形如翅膀形狀的胸鰭及波浪狀的擺動方式來游動,似在水中飛翔一般,非常壯觀美麗。有眼尖的民眾發現,其中一隻叉頭燕魟的體型顯得特別圓胖,在腹部位置也明顯隆起,原來牠已懷孕有喜。

▼懷孕叉頭燕魟腹部明顯隆起。 (圖/屏東海生館)

海生館表示,叉頭燕魟略呈菱形的體盤外觀和M字頭型也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及容易辨認的特徵,在館內近幾年的繁殖復育中,叉頭燕魟成功受孕的案例非常少見,藉由飼育人員每日的水下餵食與魟魚媽媽互動,能近距離觀察牠的活動力及體型成長的狀況,並以此評估其健康情形,做持續的紀錄追蹤。

此外,飼育人員也會對牠餵食較多的魚塊,確保魟魚媽媽有足夠的攝食量;直至目前為止,魟魚媽媽的健康狀態及活動力都非常良好。

目前魟魚媽媽已約懷孕2至3個月,但由於魟魚的懷孕期間約達6至8個月,所以魟魚寶寶出生與大家見面的時間仍尚未確定,需持續觀察。

叉頭燕魟學名為爪哇牛鼻鱝(Rhinoptera javanica),是屬於燕魟目中鱝科的魚類,卵胎生,以底棲軟體動物、甲殼動物和魚類為食,主要棲於熱帶及溫帶各沿海的底中水層海域,具有群游行動的特殊習性,常大群出現於海中上層,此群聚行為主要有利於繁衍生殖、防禦敵人及獵食等的功能。

▼叉頭燕魟恣意悠游。(圖/屏東海生館)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1px
 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